新闻动态

评价深海海底人为影响的新工具

图片来自网络

2019118号,《生态学与进化趋势》(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发布题为“利用声景来评估深海底栖生物生态系统(Using soundscapes to assess deep-sea benthic ecosystems)”的文章,研究人员通过监测人类活动之前、期间和之后声景的变化,将海洋声音作为一种新的深海保护工具加以实施,并期待对海洋可持续性方面的新环境准则做出重大贡献。

随着全球对矿产和稀土元素需求的不断增长,在深海海底开采资源已成为全球各国和各产业越来越感兴趣的话题。然而,深海采矿的目标通常与生物聚集地热点相一致,在那里生机勃勃和独特的生命形式蓬勃发展,例如生产大量硫化物矿床的热液喷口和有丰富金属外壳的海底山等均栖息有大量海底生物生存。评估和监测采矿对这些热点地区的人为影响及其恢复力,对于防止对深海独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极为必要。栖息在海底的动物通过幼虫扩散的过程来维持它们的分布,在这个过程中,栖息在海底的物种的卵或幼虫在水柱中移动,最终定居在合适的栖息地,可能在数百公里之外。研究人员的证据表明,浅水动物的幼虫经常使用声景,即栖息地特有的集体声音,来定位和定居在它们喜欢的环境中,例如热带珊瑚礁。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指出深海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如热液喷口)的深海资源开发预计将对自然声景造成严重破坏,从而降低扩散成功率和生态系统恢复能力。例如,热液喷口产生的自然地质声音和生物声音总计约高于本底水平1050 db,但深海采矿活动产生的人为声音约高于本底水平(约为50100 db以上的背景),掩盖了自然声景。因此,了解和监测深海生物热点聚集地的声景,为测量深海采矿影响提供一个重要的指标。

虽然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已将海洋声音列为重要的海洋变量之一,但目前提出的深海采矿环境评价标准没有提及海洋声音监测。因此,研究小组敦促全球合作,将声景作为新的深海保护工具,并加大力度研究深海幼虫与声景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小组认为,这一新的监测工具将对制定管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的环境准则作出重大贡献。吴秀平 编译)

来源: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19年第22期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