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9日,《自然》(Nature)刊登了一项由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研究人员牵头完成的新研究指出,未来30年,南极深海环流可能会减缓40%以上,将对海洋和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每年大约250万亿吨氧气含量充足的冰冷海水下沉至南极附近,接着向北扩散,将氧气输送至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深处。这些下沉的海水驱动着翻转环流的流动。翻转环流是一个连接全球海洋的洋流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输送热量、碳、氧气和营养物质,进而影响气候、海平面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研究小组模拟了到205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高排放情景”(high emissions scenario)下的南极深海海水数量。模型显示,如果全球碳排放继续保持目前的速度,南极翻转环流将在未来30年内减缓40%以上,最终将崩溃。随着南极翻转环流崩溃,4000米以下的海洋将处于停滞状态。营养物将堆积在深海,可支撑海洋表层海洋生物的营养物质将减少。该研究发现,南极附近融化的海冰将降低附近海水的密度,从而减缓南极翻转环流。随着地球变暖,南极和格陵兰冰原的融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该研究表明,冰原融化对调节地球气候的翻转环流有着巨大影响。(薛明媚,王金平 编译)
来源: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23年第0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