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的意义

随着美国驻华使馆和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空气监测结果严重反差,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PM2.5这个看似专业的名词,在全国引起一场空气质量标准的争议,也促使公众质疑现行的空气质量检测体系是否已经“过时”。 环保部相关人士表态称,我国现行空气质量标准急需进一步修订,有望明年率先在京沪穗三地试点。此外,具备PM 2.5监测能力的城市可以自行制定标准,并决定是否公布监测结果。  

空气监测结果“打架”广州也存在 官方监测结果和市民实际感受迥异、不同机构的监测结果“打架”,这种情形在广州同样存在。以2012年10月24日为例,广州市民一出门就发现天空灰蒙蒙一片。气象部门监测显示,当天出现了灰霾天气。但当天广州市环保局网站上“广州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全市10个国控点的空气污染指数有8个为“良”。同日,美国驻广州领事馆根据PM 2.5监测相关数据得出的空气质量评价为“不健康”。  

对此,广州市环保局的技术人员解释,这个污染指数的监测只包含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 M10)三项指标。实际上,P M10在人的呼吸道能沉积下来,P M2 .5才是造成灰霾的主因,并且可以进入肺部,直接危害健康。  京沪穗有望明年试点PM 2.5监测标准  

事实上,早在2007年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就选取包括广州、深圳、上海、南京等城市试点展开“灰霾”试点监测。本月初,国家环保局公布了PM 2 .5的监测规范,但PM 2 .5并没有纳入最新大气评价指标体系。  既已开始监测,为何不向公众公布?有环保部门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有监测数据,但是都没有公布,是因为国内还没有对这一数据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不同的数据值意味着什么,市民应该怎么做,国内并没有标准和指引,所以一直没有公布。  环保部科技司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全国一些城市还不具备PM 2.5的监测能力。已经具备监测能力的,各地可以根据自己污染的情况进行治理甚至制定自己的标准。是否公布这一数据,各地也可以自己决定。

在“第七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较差,与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有一定差距。中国现行空气质量标准急需进一步修订。公众关心的PM 2.5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明年有望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推行。今后,在监测中还有望增加臭氧8小时标准值。广州已监测PM 2.5但从未公布,广州是否已经具备P M2 .5监测能力?会不会考虑率先公布这一数据呢?南都记者昨日采访了广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广州早在亚运前就系统开展P M2.5的监测工作。他认为,将P M2 .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让评价结论更贴近群众的直观感受,而且更有利于指导对环境污染的针对性控制。  

但据记者了解,广州目前仅麓湖、天河和万顷沙三个监测站有PM 2.5、臭氧等的监测设备。据业内人士透露,要在各个站点加装相应监测设备,至少需要50万-60万元;全市近20个国控监测点全部加装,总花费需要上千万元;要在全省普及,花费估计上亿。此外,PM2.5监测数据为何一直没有发布过?该负责人没有正面回应。关于现有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的弊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吴兑研究员曾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我国现在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测定的是大气污染物中的„苹果‟(PM10),而现在造成能见度差、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樱桃‟(PM 2.5)”。“苹果”虽然大,但数量不多,不容易超标,所以空气质量总是“优”或者“良”,而数量众多的“樱桃”却一直被忽略。而造成主要污染物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的更替,即以燃煤型污染向混合型污染(机动车尾气为主)转变,而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主要是针对燃煤型为主的大气污染设计的。PM10和PM2.5都是指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其中,P M10是指“气动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PM 2.5是指“气动直径小于2 .5μm的颗粒”。由于PM 10的颗粒比较大,因此不会进入人体,在呼吸道内就会沉积下来,而PM 2.5非常细小,因此会入侵到人体的肺部,可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在灰霾严重时,各大医院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