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怎样影响疾病传播?

  气候变化将加剧以虫媒和水媒传播的传染病。

 

  虫媒传播: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对虫媒疾病的发生率和分布会产生明显影响。

 

  疟疾是全球流行最广的虫媒疾病,每年导致100~200万人死亡。疟疾一般传播到冬季等温线为16℃的地区,低于此温度疟原虫就不能发育,气温在20℃~27℃间时,疟原虫的体外潜伏期明显缩短。因此,气候变化使疟原虫的接种率增加,也使疟蚊的繁殖速度加快,是疟疾在非地方性流行区发生爆发的最重要原因。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 是由黄病毒引起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由于冰冻或持续寒冷天气会杀死成蚊、过冬的虫卵和幼虫,登革热病毒在北纬30°和南纬20°之间的热带地区传播。而由于气候变暖,已使虫媒和疾病的分布扩散到较高纬度或海拔较高的地区。据估计,全球100多个国家中将有25亿人可能受到传染。

     

                 国际范围内防止疾病传播

    来源: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6%F8%BA%F2%B1%E4%BB%AF%BC%B2%B2%A1%B4%AB%B2%A5%CD%BC&in=14761&cl=2&lm=-1&pn=26&rn=1&di=47195345835&ln=1&fr=ala0&ic=0&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0&fb=0

 

  美国报告的脑炎病例中,65%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大多数是通过蚊媒传染的。根据流行率的高低依次为:圣路易脑炎(SLE)、拉克罗斯脑炎,以及西部、东部和委内瑞拉马脑脊髓膜炎。在北美,SLE流行通常发生在7月份等温线为20℃的南部。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较北地区已经在非季节性温暖的年份爆发。据估计,温度升高3~5℃会使西部马脑脊髓膜炎和SLE的爆发明显向北漂移。

 

  另外,气候变化还引起血吸虫病、盘尾丝虫病(河盲病)、非洲锥体虫病 (睡眠病)等以虫媒传播的传染病。

 

  水媒传播:气候变化还将使海平面和海表面温度上升,从而增加经水传播疾病的发病率。过去100年,平均海洋水温大约增加了0.7℃,全球范围海藻繁殖范围和强度空前异常,导致人的神经性贝类中毒和大量的鱼类死亡。

  海洋浮游生物是霍乱弧菌等病原体的天然储存库,暖冬气候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造成霍乱

、伤寒、菌痢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气候变化带来的台风、暴雨和洪涝所引起粪便污物对水源和居住环境的广泛污染,容易造成霍乱等经水传播的肠道传染病爆发流行。

 

  最不可忽视的是,气候变化造成部分旧物种灭绝的同时必然产生出新的物种,物种的变化可能打破病毒、细菌、寄生虫的现有格局,产生新的变种。近年来,人畜共患疾病在我国频频爆发,对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江苏省无锡市太湖连续三年发生蓝藻污染

             图片来源:http://cssxqj.hnai.gov.cn/xxlr1_121761.html

 

  主要措施包括:

 

  从健康保健、生育、旅游业、国际贸易、保险费用和工资等角度看,气候变化对人类未来具有极大的破坏力,需要建立新的、多学科合作的分析方法和积极发展传染病防治战略。加强流行病学监测有益于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趋势,也有助于发展控制和预防疾病传播的公共卫生措施。不断完善健康危害预警系统、应急预案及干预措施。

 

  日常防护措施:

 

  家中设置蚊帐、蚊香等防蚊装置;做到衣着、身体、食物卫生,不可生吃鸡蛋;不饮用未烧开的水,不饮用隔夜水;定期携带进行身体检查;每天按时开窗放风;不可乱丢垃圾;锻炼身体,提高个人免疫力。

 

  参考文献:曾四清,2002 .全球气候变化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3(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