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治理难题怎么破解?

  2月29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正式发布,备受关注的PM2.5成为空气质量的常规 监测指标。但要解决PM2.5等区域性污染问题,单打独斗不行,需要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多种污染物协同处置,既要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更要加强移动源和面 源治理。 

  2月29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正式发布,备受关注的PM2.5成为空气质量的常规监测指标。 

  “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建成PM2.5监测网络,启动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治理方案,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这在今年2月北京市公布的2012年为群众拟办的35件重要实事中位列首位。事实上,全国很多城市都在面临一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的攻坚战。 

  但要解决PM2.5等区域性污染问题,单打独斗不行,需要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多种污染物协同处置,既要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更要加强移动源和面源治理。 

  治理大气需要怎样的药方 

  必须协同处置,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要同时控制;减排前体物与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现行标准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污染严重的事实,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标准值加严和评价项目增加,我国将有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 标。反映问题靠监测,解决问题靠减排。就像去医院看病,护士负责量体温,医生负责开处方,对症下药才能痊愈。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该开出一张怎样的药 方? 

  研究表明,环境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排放的PM2.5,包括扬尘、采选矿、金属冶炼、有机化工生产和餐饮油烟等, 约占50%;另外的50%是二次颗粒物,主要是由前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到空气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硝酸盐、硫酸盐、二次有机气 溶胶等。 

  “这要求我们由控制一次污染物为主,转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同时控制,对源分析、排放源清单、污染物排放控制策略、环境政策等都提出了不同 于以往的要求。同时,管理对象由以工业行业为主向全社会转变,很多领域的环境管理仅仅依靠目前环保部门的职能是无法实现的。”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 英民说。 

  与控制TSP、PM10相比,控制PM2.5的难度更大,因为不仅要控制一次污染物,更要减排其前体物,而前体物与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因此,要控制PM2.5污染,表面上看是控制颗粒物污染,实际上必须要控制一系列气态污染物。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杨金田撰文指出, 我国“十一五”的控制重点主要为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等单一污染物,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解决复合型大气污染的要求。此外,对应单个污染物控制,“十一 五”期间我国采取的是单一污染源治理模式,关注电厂等工业大点源的治理,对燃煤小锅炉污染、扬尘等面源以及机动车等移动源治理力度不够,已不能适应 

  要解决当前突出的光化学烟雾、灰霾等问题,需要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同时加强 移动源和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表明,对于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加强联防联控机制,提高联防联控能力,区域 内各行政辖区协同控制,才能有效减少灰霾天数。 

  PM2.5治理难题在哪儿? 

  环境优化倒逼经济转型,实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涉及很多行业 

  破解PM2.5治理难题,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这就需要从改善环境质量出发,严格环境准入,推进能源清洁化使用,加快淘汰落 后产能,实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形成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赵英民向记者解释了环境基准、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 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环境质量标准是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社会物质财富为目的,基于环境风险判断,对环境中污染物浓 度所做出的限制规定。而排放标准是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限制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或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其他因素而制定的。 

  “在实践过程中,排放标准是法律允许的各种环境污染物排放活动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依法具有强制效力,是控制污染排放,实现环境准入和退出的重要法律手段,对优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赵英民强调,环境管理对科技标准支撑的要求更加迫切和直接。 

  截至2010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已达9.62亿千瓦,其中火电为7.07亿千瓦,火电发电量约占全部发电量的80%,消耗燃煤16亿吨。作 为排污大户,目前火电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量的40%以上。今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始实施,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排放标准都被加严,这将提高火电行业环保准入门槛,推动火电行业降低排放强度并减少污染物排放。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燃煤机组装机容量还将不断增长,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仍将增加。火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电力供应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除了火电行业之外,钢铁、水泥、燃煤锅炉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减排。同时,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油漆喷涂等行业也需要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工作。 

  治理PM2.5有多难? 

  PM2.5是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物,治理PM2.5难就难在需要采用综合手段,就像各环节密切咬合的链条,一个环节出错,整个减排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深化工业污染源防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移动源、工地扬尘等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而这不是单靠环保部门的力量能够完成的。 

  今年,北京将进入“国Ⅴ”时代,不仅是机动车,还包括车用燃油,这对于氮氧化物和PM2.5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拥堵严 重,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和低速行驶,造成汽车燃油燃烧不充分,从而导致PM2.5排放数量倍增。研究数据显示,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占PM2.5排放总量 的22%。 

  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25亿辆,巨大保有量的背后是日益严重的尾气污染。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机动车污染“已经是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这需要加大淘汰黄标车的力度,加严新车排放标准,以降低机动车排放强度。而对于数量更为庞大的在用车减排,关键在于油品升级,可现在油品升级步 伐已经严重落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提高:到2014年才能在全国范围内供应满足国Ⅳ排放标准要求的车用汽油,满足国Ⅳ排放标准要求的车用柴油标准目前还处 于起草阶段。 

  阻碍油品升级步伐的不是技术,更多是经济利益问题。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直言:“造成国内油品标准升级一直滞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的 主要原因来自于油品升级成本分摊问题。在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下,中石油、中石化难以通过油价转嫁成本,导致两大油企缺乏升级油品的动力,也导致国内油品 标准升级缓慢。”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地的施工建设正如火如荼,施工扬尘也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以北京为例,现在1.5亿平方米的建筑工地所产生的扬尘占PM2.5排放总量的16%左右 

  长期以来,施工扬尘是很多城市的顽疾,工地覆盖不够、地面没有硬化、渣土乱倒乱卸等问题在很多工地存在。 

  3月1日起,北京市开始开展为期100天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专项整治行,设卡严查不符合规定的渣土车,重拳整治违法违规运输、销纳建筑垃圾的行 为。据悉,北京还将对全市施工工地进行视频监控,市民也可以用手机拍摄违规车辆和乱倒乱卸行为,并上传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微博举报。 

  另据了解,正在编制中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也把扬尘污染防治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落实责任制, 将扬尘控制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加强施工扬尘监管,将施工企业扬尘污染防治情况纳入建筑企业信用征信体系,推进绿色施工;提高道路保洁水平, 加强渣土运输车密闭运输管理等。 

  由于PM2.5是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物,治理PM2.5难就难在需要采用综合手段,实现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就像各环节密切咬合的链条,一个环节出错,整个减排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以PM2.5事件和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实施为标志,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将从污染排放管理阶段向环境质量管理阶段转变,由此将对环境管 理的各个领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是挑战也是机遇。”赵英民强调,目前,污染排放控制与环境质量改善两者挂钩的要求更加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