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行走

航天史上十大经典太空行走瞬间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征程中,太空行走无疑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位女性航天员太空行走、最危险的太空行走,航天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时刻。

以下是人类航天史上10大经典太空行走瞬间:

1. 两名美国宇航员太空行走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

 

图1:维修哈勃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11日发射升空后,美国东部时间5月14日早上8点52分两位宇航员约翰·格路恩斯菲尔德和安德鲁·福伊斯特尔进行第一次 太空行走,更换哈勃望远镜使用16年之久的旧相机,换上一个小型钢琴大小的新相机。这次太空行走耗时约7个小时。上图是美国航天局电视截屏,显示两名航天员正在接近哈勃太空望远镜。

2. 苏联宇航员完成人类第一次太空漫步

图2: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载有别列亚耶夫、阿里克谢·列昂诺夫的“上升”2号飞船。飞行中,阿里克谢·列昂诺夫进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 太空行走。他离开“上升”2号飞船密封舱,系着安全带实现了到茫茫太空中行走,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了12分钟。在美苏争霸时期,苏联也在太空行走方面超过 了美国。上图是搭载在“上升”2号飞船外部的摄像机拍摄的静止照片。

3.美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

图3:怀特美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6月3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麦克迪维特上尉和怀特上尉的“双子星座”4号飞船,绕地球飞行62圈。怀特到舱外行走21分钟,用喷气装置使自己在太空中机动飞行。这是美国第一次太空行走。照片显示怀特通过脐带式生命保障系统和系链与乘员舱连接。

4. 美国航天员在阿波罗9号登月舱外太空行走

图4:施韦卡特 阿波罗9太空行走

1969年3月3日到13日期间,施韦卡特驾驶阿波罗9号登月舱在太空中飞行241个小时。这是阿波罗计划的第三次载人飞行,也是该登月舱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不过阿波罗9号并没有登陆月球,而是环绕地球飞行。

照片显示的是施韦卡特在登月舱外太空行走。在长达46分钟的舱外活动中,施韦卡特测试了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在之后的几次月球表面探索任务中,就用到了这种生命保障系统。

5. 第一次无安全带太空行走

图5:第一次无安全带太空行走 布鲁斯

第一次无安全带太空行走是由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二世于1984年2月7日执行“挑战者”号的STS-41-B任务时完成的。 在这次持续5小时55分的太空行走期间,宇航员罗伯特·斯图尔特紧紧跟随在他后面,以防万一。照片显示的是从“挑战者”号看到的麦克坎德雷斯二世在地球上空漫步的幻妙画面。

6.第一次三人太空飞行

图6:三人太空飞行

1992年5月13日,美国宇航员皮埃尔·苏奥特、理查德·赫布和托马斯·埃克斯完成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三人舱外活动,这是在STS-49任 务期间的第三次太空行走。这也是“奋进”号航天飞机第一次执行太空任务。照片显示三名宇航员把手抓在重达4吨半的INTELSAT VI通信卫星上。通过这次舱外活动三名宇航员取回并修复了这颗通讯卫星,给它安装了一个新发动机,然后将其释放,再移动到预定的地球同步轨道上。

7.美国宇航员太空行走首次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

图7:美国宇航员太空行走首次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

1993年12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6男1女共7名宇航员完成首次修复哈勃空间望远镜。照片显示的是女宇航员凯瑟琳-桑顿站在航天飞机机械臂上,正准备把一块发生故障的太阳能电池板从哈勃太空望远镜上拆除,使其坠入地球大气层烧毁。宇航员不仅更换了太阳能电池板,还为哈勃太空望远镜安装了 经过校正的镜头。背景中看起来像“死亡星球”的正是地球。

8.美国宇航员练习在外太空搬重物

图8:美国宇航员练习在外太空搬重物

1993年,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6男1女共7名宇航员完成首次修复哈勃空间望远镜。此次太空维修不仅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更换了太阳能电池板,还安装了经校正的镜头。

照片显示,宇航员大卫-罗利用彼得J.K。韦索夫做替代品,练习在太空搬运重物,为运送哈勃太空望远镜部件做好准备。

9.美国宇航员排练太空行走应急方案

图9:美国宇航员排练太空行走应急方案

照片显示的是,1994年一次太空飞行时,宇航员卡尔-米德和马克-李(右)排练太空行走应急方案。

10. 最危险的太空行走:成功修复带电国际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

图10:最危险的太空行走

2007年11月3日,美国航天员帕拉金斯基完成历时7个多小时的太空行走,成功修补了一块国际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由于电池板依然带电,而且破损点距离工作舱足有半个足球场远,帕拉金斯基要“走”上近一个小时,英国《泰晤士报》曾评论说这次任务是美国航天史上最危险的太空行走。照片显示,帕拉 金斯基站在国际空间站机械臂上,“走”到带电的太阳能电池板前。

资料来源:http://www.china.com.cn/news/tech/2009-05/19/content_17797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