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设置 科研成果 研究队伍 资源&服务 研究生教育 交流合作 学术出版物 创新文化 党群园地
首页 > 专题 >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 媒体报道
现在位置:
甘肃日报:真帮实联推进为民富民
时间: | 2012-05-17 | 编辑: | 【 【打印】【关闭】 访问量: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准确把握省情、着眼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切实转变作风、培养锻炼干部、造福贫困群众,实现全省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全省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要积极投身这一伟大实践,联村联到根上、联户联到心上,帮贫困村之所困、扶贫困户之所需,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脱贫奔小康。

联村联到根上,就是要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扭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和瓶颈制约因素,找准贫困的“穷根子”,抓住致富的关节点,切实找准摆脱贫困面貌、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子。联户联到心上,就是将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作为联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重视群众的想法和感受,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尊重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走向脱贫和全面小康。为此,各级民政部门要围绕这一着力点,不断丰富行动内涵、创新工作理念、强化推进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一是在运行机制上做到“三个到位”。首先,组织机构要设到位。结合当地实际,分别成立联村、联户小组。联村小组要加强与县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的沟通;联户小组采取联户到人、结对入户的办法,做到“互学、互帮、互教、互促”。其次,学习培训要到位。把学习培训作为联村和联户小组进村入户前的“第一课”,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培训和“传帮带”,使每一位入户干部都熟悉行动任务要求、富民惠民政策、乡村基本情况、群众工作方法和工作纪律规定。第三,管理机制要建到位。建立起切合实际,奖惩分明的联户干部工作考评制度,完善工作台账、工作日志等。此外,联村小组要与乡镇党委、政府一道建立联系村和联系户的工作档案,记载村户基本情况和帮扶变化情况。

二是在思想作风上树牢“三种思想”。联村联户干部一方面要为农村、农户脱贫奔小康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要了解民情、端正作风、锻炼本领、提高能力。首先,牢固树立长期攻坚的思想。充分认识这项行动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坚定信心、保持恒心,远谋近施,盯紧抓实,不能凭一时热情、轰轰烈烈搞一阵风,虎头蛇尾。其次,牢固树立尽力量力的思想。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尽力而为,又切实尊重客观规律,对村户提出的要求逐一分类进行梳理,按照轻重缓急排出先后次序,每年重点办一两件实事好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第三,牢固树立借势用力的思想。把帮扶思路和措施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紧密结合、与扶贫开发纲要实施步骤紧密结合、与县乡村发展步子紧密结合、与时令农务紧密结合,真正使这一行动开展得符合村情民意。

三是在着力点上把握“三个突出”。首先,突出联村这一重点。以联村为重点,联村带动联户。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联系村的整体发展上,积极引导联系户提振发展信心、坚定脱贫决心、共谋发展之策。其次,突出重点帮扶对象。在与县区、乡镇和村组衔接的基础上,按照村组提名、张榜公示、县乡确认的步骤,切实把需要帮扶的困难家庭作为联系对象。第三,突出融入这一关键。按照“不偏离原则、不偏离政策、不偏离实际”的思路,既发挥帮扶工作的积极作用,又防止包办代替。要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融入到村组整体建设发展之中,融入到联系村组和农户的生产生活当中,融入到帮助联系户转变观念、提振信心、自我发展之中,实现同频共振、共同着力。

四是在工作作风上落实“三个必须”。开展联村联户行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转变机关作风,以良好的作风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首先,必须以真诚换信任。虚心拜群众为师、诚心与群众交流、真心为群众解困。充分相信和依靠村“两委会”,切实做到联村联户又联心、为民富民真惠民。其次,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联户干部要在入户中真正把贫困的症结找到、找准,真正把党和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把群众的所盼所想了解清楚,为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夯实基础。第三,必须解决实际困难。针对不同联系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活季节性强的特点,分别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邀请农业科技专家对科学种植技术传授一次,邀请林果专家对果农现场指导一次,邀请科技人员对菜农培训一次,邀请优抚医院医生巡回义诊一次,邀请专业医疗机构对重度残疾儿童和其他重特大疾病患者筛查一次,因症施策,给予帮扶。对一些因学、因病致贫或发生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的家庭,给予相应的救助,每年为联系村办1至2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甘肃日报 作者田宝忠)

                                (来源:甘肃日报)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甘肃省科技图书馆 陇ICP备2021001824号-2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邮编:730030  电话:0931-8273628 Mail:executive-office@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