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设置 科研成果 研究队伍 资源&服务 研究生教育 交流合作 学术出版物 创新文化 党群园地
首页 > 专题 >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 媒体报道
现在位置:
甘肃日报:联村联户是意义深远的重大行动
时间: | 2012-05-17 | 编辑: | 【 【打印】【关闭】 访问量:
当前,甘肃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发开放,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甘肃正处在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和奋力跨越期。为此,甘肃省委决定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旨在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做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正确认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是科学发展的大实践。 

  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点是解决甘肃贫困村、特困户的发展瓶颈问题, 是为了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贫困群众,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甘肃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历史进程,实现甘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是小康社会的大建设。 

  2010年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是6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2000年至2010年年均进程只有1.73%,今后每年须保持在3.4%才能完成目标,2011年至2020年年均进程要比过去翻倍。“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旨在解决甘肃小康社会建设的短板,努力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三、“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是和谐社会的大构建。 

  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群众对改革发展的预期越来越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越来越强,社会发展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是深入实际了解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诉求,深入一线帮助群众解忧解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消除在基层,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是三农工作的大推进。 

  甘肃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三农”工作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三农”的薄弱地区,强化“三农”的薄弱环节,解决甘肃“三农”的关键问题,探讨甘肃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探讨甘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是脱贫致富的大攻坚。 

  按照国家贫困新标准测算,我省贫困人口预计达到1300多万,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0%,不仅贫困面广,而且贫困程度深,脱贫致富的任务非常艰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的贫困村和特困户是困难中的更难、贫困中的特困,抓好了贫困村和特困户的脱贫致富,就抓住了脱贫致富的重点,找准了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点。 

  六、“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是服务群众的大载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立足点在为民,用力点在富民,是在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是立足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效载体。 

  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是联系群众的大落实。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着眼点在基层,工作点在群众,将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广大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与群众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共破难题,可以解决干部联系群众不够、与群众感情不深、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提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 

  八、“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是干部作风的大转变。 

  甘肃要实现经济转型跨越、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共同繁荣,迫切需要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建立健全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落实机制,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将培养干部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作风,培养干部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培养干部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 

  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是培养干部的大课堂。 

  提高全省广大干部的能力,必须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去锤炼,必须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去锻炼。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锻炼干部、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使广大干部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了解反映社情民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过程中磨练意志、砥砺品质,锻炼本领、提高能力。 (甘肃日报 作者贺有利)
                              (来源:甘肃日报)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甘肃省科技图书馆 陇ICP备2021001824号-2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邮编:730030  电话:0931-8273628 Mail:executive-office@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