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年级:
姓名:马雨萌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我心中的知识服务
——面向科研过程的数据密集型服务
通过阅读《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科学数据海量增长的e-Science环境改变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模式,数据密集型、数据驱动的科研成为新型科研方式。这种计算密集型的科研模式带来了科研一线用户知识服务需求的变化,与科研过程动态融合、跨领域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实现对科学数据的智能重用是科研用户对知识服务的新期望,因此我认为,在支持知识创造、交流、分析、组织、保存的数字科研环境下,理想的知识服务是结合科研生命周期,构建开放、即时、高效的数字交流合作体系,并能够充分支持科学数据等各类数字科研对象的分析、组织、管理和重用。
科学研究是一个动态、交互的过程,要求知识服务融入科研活动和知识创造过程的各个阶段。面向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是在为公共用户提供普遍服务的同时,将某些业务的重心转移到直接面向研究所的科研一线,直接面向研究室、课题组与个人,通过组织各种学科化信息服务,为科研用户提供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的服务。比如科研过程的项目实施阶段,数据检索统计服务和知识分析工具可支持科研用户从数据库或机构知识库中采集、分析数据并得到研究结论;科研用户要根据实验进度随时调整研究内容的方向,直至得到满意的研究结果,所以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课题跟踪信息服务也是比较需要的。
科研高度协作与资源高度共享的e-Science环境下,科研项目的完成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科研用户通力合作才能高效完成,知识共享和交流行为更加频繁,科研用户需要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时发布科研成果,实现便捷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因此根据科研用户的需求,应该在传统的学术交流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用户群组的新型科研合作交流平台,采用blog和wiki等Web2.0工具,实现用户科研过程中学术资源的组织管理、动态更新、实时交互以及评估分享。
数据密集型的科学研究模式推动了对科学数据等数字科研对象的组织管理,科研过程中各类知识产出价值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并且科研用户需要深层揭示知识资源关联的智能化服务和功能。因此,贯穿于解决科研用户研究过程整个阶段的知识服务,一方面,应当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对资源进行深度分析、挖掘,从中形成能够解决科研用户问题、具有独特价值的知识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对用户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字科研对象进行组织管理,通过对数字对象及其关系进行有效的语义化揭示、分析与组织,使大量科研知识对象成为富语义和可计算的资源,从而提供科学知识发现、检索、浏览、分析、重用、可视化等面向科学研究的服务和应用。
随着开放关联环境下相关技术和方法体系的发展,相信这种e-Science环境下面向科研过程、支持语义关联和融入社会网络的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会逐步成熟,提供更加智能化、语义化的功能,从而进一步满足科研用户深层次的知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