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部门:
年级:
姓名:付雷
联系电话:18800124206
电子邮箱:FUL527@yahoo.com.cn
读书漫谈
我向来是以“书呆子”自居的,这个称呼往往是贬义的,但是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妥。我喜欢清净,不爱嘈杂。对于我来说,坐在阳光斜射的角落里,捧着一本心爱的书,旁边再放一杯热气袅袅的茶,便是一种极好的享受了。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要想让自己变得不一样,那就培养一种新的习惯。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的确可以让人别的不同。这些年来,我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逛书店、淘旧书、买书的习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旧书摊看看有什么“新的”旧书,再到书城去看看有什么新书,而且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我总要去那里的书店逛逛的。
可能有人会说,工作之后没时间读书;还有人说,工作之后没有太大必要读书,我倒是不敢苟同。工作以后还需要继续读书、继续学习。因为,以前读的书很可能会不够用,而且很容易就过时了。另外,没有足够的理论作指导,实践起来往往是盲目的。
在这个忙碌而又浮躁的社会里,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花在读书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这并不是说人们就不想读书,也不是说人们不在阅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电子媒介,MP4、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这些媒介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材料似乎越来越短,大部头的书籍往往成了奢侈,文摘反而比较受欢迎,而微博的出现和流行更满足了当下快节奏的阅读生活,地铁和公交上的年轻人就是代表。
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和汹涌澎湃的海量信息,人们会变得无所适从,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浏览上,绝大部分信息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之间便全无印象了。所以,读书还是要选择的。最值得读的恐怕不是什么畅销书,因为畅销书是一个时间名词,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变化。最值得读的是经典,是那些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的经典。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专业著作,都有一些经典可读。从莎士比亚到托尔斯泰,从屈原到鲁迅,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不朽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的不只是作家的心境,还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和历史,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谈到天文学,我们不能不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谈到进化论,不能不想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哲学上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培根的《新工具》……可读的经典不胜枚举。当代中国的教育似乎更偏重知识的传授,而缺乏普适的通识教育。所谓的通识,就是作为全体基础的那些知识,或者说常识,通识教育一般不能解决专业发展的问题,但是可以解决有关人生的、社会的、世界的根本问题。经典著作的作用,想必在更大程度上就是通识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国古代的读书人虽然为了功名寒窗苦读,尚且知道读书会友,只不过他们谈的大都是圣人之道;古希腊的雅典学派在这一点上似乎更胜一筹,他们谈论的更多是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奥秘。如果我们能邀几个好友,开个读书会,分享彼此的阅读收获,那就很好。到了当代,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平台。网上书店、电子书日渐盛行。很多网上书店会提供书评,更有像“豆瓣”这样的网站,专事评论推荐。还有的人,把最近读书的体会做成幻灯片或者读书笔记,晒在网上,与大家分享。说老实话,有的时候,看书评也是一种享受。说到网络,不得不提一句,我有时候厌恶网络,因为上面的东西太多太杂,又时常出现“假新闻”,令人防不胜防。要锻炼出一双善于甄别的火眼金睛,着实并非易事。
亲爱的朋友们,给自己一些读书的时间吧,其实你并没有那么忙。